大主教妙論「升呢」心法
採訪/文:陸貞志(聖保羅堂)、呂銘之(荊冕堂) 整理:陳朗昇(聖雅各堂)
八十後的青少年,大多明白「升呢」的意思,即一級一級進步;這個潮流用語,潮到連會考題目都提及。人人都希望「升呢」,那教會又是否隨波逐流呢?鄺保羅大主教接受訪問時指出,教會「升呢」不像社會現實,乃是所有弟兄姐妹同心協力,一同付出努力和時間,完成一個個上主給予我們的使命。
大主教重點提及,教會發展最關鍵仍是人,當中包括信徒的決心,和投入教會生活的時間:「人升呢,那教會就升呢了,因為教會不是一幢建築物,是人所組成的。」他指基督徒的增值是靈命上不斷的成長,憑彼此影響促進整個教會的靈命發展。所以教會領袖除了擁有豐富的知識外,也需要豐盛的屬靈生活,才可帶領其他教友。 |
|
大主教謂,教會的進步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執行和策劃者的決心和時間。而改變不是一蹴而及,更不能獨斷獨行;作為領袖的若欠缺耐性、明確的方向和互相合作,最終只會欲速不達,「非洲一句諺語點出合作的重要性:「If you want to walk fast, you walk alone, but if you want to walk farther and longer, you walk with others.』 (若你想走得快,你會自己一個走;但若你想走得遠、走得持久,就要和別人一起走。) 」
大主教說,聖公會視教會為一整體,「所以聖公會『升呢』的進度不能像其他小型教會那麼快,總要兼顧三個教區、一個傳道區,合共五十多間教堂的步伐。」
作為首牧,大主教自己也尋求靈命和宗教生活的「升呢」,他說自己經常埋首在書籍、報紙和雜誌堆中,了解社會大事,避免講章與社會脫節,更重要是不能讓教會和現實世界脫軌:「教會要領導社會,不應跟著社會走,而應指出社會上不對的事,於講道時提出自己的意見,使福音與現實生活互相呼應。」他指日後編撰的《香港聖公會公禱書》能反映本土特色及文化,回應香港需要。
教會升呢目的,最終仍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道理,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大主教仍認同教會服事有很大空間,尤其是對生活在貧窮下的基層市民。「我在電視上看到香港有一群熱心人為最基層的貧困人士工作,令我有衝動想接觸他們,帶我去觀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的生活,研究聖公會可以幫助到多少。」
社會上對升呢的背後期盼,是令自己升格,獲得更多尊重,甚至利益;大主教表明這並非信仰升呢的方法,「教會不需要透過什麼來提高名聲,這是沽名釣譽。」他強調豐富教會生活,並非要聖公會獨大,而關心別人、事奉,也不是換取人信主的交易。「如果你病了,縱使你不信耶穌,我都會來探你,因為我信耶穌;我想與你分享耶穌的愛。」他重申基督徒不求回報,只問付出,盡力付出愛心、信心服侍他人,只要教會帶領這股力量,就可改變社會自私和個人化的風氣。
|
|
平信徒也可以侍奉上帝,例如文字事工也是侍奉 (相片是接受本刊記者陸貞志及呂銘之採訪鄺保羅大主教的情形) |
和天父加緊接觸屬升呢
香港島教區將於二零一零年十月十七日進行按立聖職聖禮,不少教友誤認為平信徒按立為聖品屬「升呢」(起碼是升職),但大主教明確指出,不應視受封職為「升呢」,而是呼召;呼召亦不只屬聖品,平信徒亦有獲呼召恩賜,只是彼此在不同職份上服侍主。
大主教指出,基督徒職份有二:一是受封立的聖職,另一種是沒有受封立的平信徒:「兩種職份沒有高低之分,沒有好壞之分,兩者是平等的,並且由天父所呼召的。」他坦言受封職的聖品責任重大,是不簡單的任務,「作為教友會要求牧師能夠有動聽的講道,又要求牧師在各方面也達到很高水平。」作為聖品,大主教認為牧師是天父忠心的僕人,需要有愛心,勤奮。
上帝給每一個人的恩賜也不同,大主教因此勸勉牧者要不斷在屬靈生活中,與天父緊密接觸,支取更多的力量和智慧去面對牧職帶來的各種挑戰,達到自己「升呢」、也帶領信徒及教會不斷「升呢」。
牧者進步,原來亦包括克服困難,「每個人也有軟弱的時候,即使是牧師或是大主教。」大主教解釋,按聖公會傳統,不同品秩的牧者會成為一個群體,即會吏群體、牧師群體及主教群體等。每一個群體都有人在你軟弱時扶助你,正如大主教也會和牧師傾訴和分擔憂慮。「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問題自然得到解決,人也可以面對軟弱。」大主教笑言很多問題「船到橋頭自然直」,可交給天父安排,「藉著信心和意念,晴天很快會再來。」 |
天父呼召每一個人去侍奉他,其中一種是受封立的聖品 (2009年9月19日按立聖職聖禮後,受封聖品劉永勤會吏(左一)、何敬生牧師(左二)以及何潔瑩牧師(右一)與鄺保羅大主教合照) |
教省牧師退修會以及周四牧師會是聖品們互相扶持與分享的最佳寫照
(二零零九年教省牧師退修會情形,照片由教聲提供)
<上文轉載自《網絡》,如欲閱讀本期《網絡》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