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 香港島教區 東九龍教區 西九龍教區
主頁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2015年3月22日
 

虔守大齋 檢視屬靈生命

文:謝子和座堂主任牧師


你有經常作身體檢查的習慣嗎?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要等到身體狀況亮起紅燈才去正視求醫,往往為時已晚。為期四十日之大齋期(Lent)正是屬靈生命大檢查的節期。在此四十日,教會提醒信徒要克己、反省、懺悔,花更多時間去祈禱、讀經、默想、禁食,並施捨給社會中有需要的人。

我鼓勵大家要鄭重渡過神聖的大齋期,更新靈命才能以清潔的心去迎接耶穌的復活。有一位主教曾說:「若有人不願恪守大齋期的屬靈操練,他就不配過一個豐盛歡樂的復活節。」耶穌基督飽受煎熬、痛苦,被釘在十架上而死,目的是為了全人類,包括你與我的罪得赦免,並且使我們蒙主恩典得着永生。每年大齋期,我們越嚴格去正視生命中的罪過,越願意克己及改過,加強屬靈的操練,那麼在慶祝復活節時,便越能得到意想不到之屬靈收穫。 在過去多年的大齋期,我都堅持一週一次的「小禁食」:其中一天不吃午飯,利用該段時間專注讀經、祈禱與默想;並將大齋期七週以來省下的餐費捐助社會有需要的人士。這看似微不足道,但當肚子咕咕叫仍堅持挨餓,並要在繁忙的工作表中特別劃出時間多靈修,便是一個考驗和鍛煉。我感謝主給我這寶貴的體驗,讓我在每年的大齋期能更多專注上帝,讓聖靈更新洗滌自己。

我衷心鼓勵大家也在今年或來年大齋期揀選一至兩項屬靈操練,打開自己的心,讓聖靈教導與啟迪我們。簡單如減少平日上網打機、看電視、吃喝玩樂的時間,多作關心別人的事、禱告和閱讀,也是一種操練。平日若總是埋頭工作,發展事業,工作時間過長,在大齋期的克己則可選擇減少工作時間,增加與家人相聚的光陰。基督徒的生命必須是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我們必須把信仰的精神與實踐融入每天的作息中。不過,在此提醒各位,不要為了克己而克己,反而是藉克己去讓主更充滿自己,千萬不要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身為聖公會人,參與大齋期間各項崇拜更是不可缺少之環節。在此我簡略與大家分享幾個大齋期崇拜的特點。

大齋首日╱聖灰日(Ash Wednesday)

「灰日」是大齋期間一個隆重和重要的崇拜,其中的塗灰禮更是一個自古代開始已有的懺悔儀式。在該日,我們把前一年在棕樹主日留下的棕枝燒成灰燼,並由牧師把灰在我們的額上劃上十字架。在英國公禱書的禮儀中,牧師說:「要緊記,你是塵土,必歸塵土,遠離罪惡,忠於基督」。灰一方面象徵着我們人類的黑暗,亦代表在我們生命的終結時,定要面對死亡和上主的審判。大齋首日崇拜中選用的經文、詩篇、詩歌與啟應文,皆一次又一次強調人之驕傲、自大、價值觀的歪曲、屬靈操練的懶散,更無視世界中各種需要與不公義的事。我們大家都得罪了上帝,也傷害了其他人;但感謝主,主耶穌正打開雙手邀請我們來到祂面前,祂願意赦免我們。

我鼓勵大家抽空出席各牧區之大齋首日崇拜。但請在崇拜前自己先作好預備工夫,細心思想,並列出自己的種種不是。不少信徒在主日崇拜中讀認罪文是「念口簧」草草了事。在大齋期,上帝要我們嚴正省察自己的罪,悔改並求主赦免。惟有這樣,主聖靈更新的力量才能有效地重整我們。


教友與主同行十架之路(由聖雅各堂李德妍提供)

行苦路

在不少牧區,行耶穌苦路十四站是大齋期間必有之禮儀。我鼓勵大家把握機會多參加,讓耶穌受苦的經歷成為我們朝向上帝之道路。他所流的血、所受的鞭打、所受的釘傷和痛苦的煎熬,不是因自己的過錯,而是為了全人類,你我的罪而死。中古時代,不少名畫把耶穌基督釘死的情景盡現眼前。其中一幅十分有意思的是十七世紀荷蘭大畫家倫布朗(Rembrandt van Rijin)之名作。在這幅名為「舉起十架」(Raising the Cross)的畫作中,兵丁把釘着耶穌的十架豎起。但細心一看,協助舉起十架的人羣中,其中一位的衣着顯然與其他第一世紀羅馬時代人物有所出入。此人帶着一頂側邊的畫家帽原來就是倫布朗的自畫,他也是其中一位把耶穌釘死的人。這意味着是我們的背叛、自大、邪惡、自私與貪婪等等罪過把耶穌基督釘在十架上。當我們在大齋期的種種禮儀中越把自己套入整個故事中,我們越能體會主耶穌偉大的愛。


倫布朗名作「舉起十架」(維基相片)

濯足禮


在設立聖餐日崇拜中,牧師用水為教友洗腳,侍從在旁協助(由聖士提反堂蕭鄺妍提供)

我回想自己生命的旅程,多個難忘的屬靈經歷都是在大齋期的禮儀中發生的。其中一個發生在我17歲那年,當時隻身離鄉別井,到美國夏威夷就讀聖公會西伯利中學(Seabury Hall),該中學以美國聖公會首位主教撒母耳西伯利(Samuel Seabury)命名。當年任校長的是年紀老邁的梅羅雅牧師(Revd Roger Melrose),他與師母皆是受學生尊敬與愛戴的資深教育工作者。我清楚記得在設立聖餐日晚上,我們十幾個學生與校長夫婦,在小聖堂圍着一張長桌舉行聖餐禮。而當進行濯足禮時,這對老人家跪在地上,在我們這班中學生腳前,逐一為我們洗腳。當他們把暖水小心翼翼倒在我們腳上,並用雙手體貼地為我們擦腳和輕輕按摩時,他們的謙卑和細心深深感動了我這位晚輩。他們這份愛,我實在愧不敢當。

他們這樣做,並不單是表示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而在彰顯主耶穌無比的大愛。今日,身為牧師的我每年為十二位教友濯足時,當年這對校長夫婦所作的仍歷歷在目。我亦提醒自己,不要把此濯足禮只當成例行公事的儀式,完成就算,而是要溫柔體貼謙卑去為人濯足。

設立聖餐日(Maundy Thursday)

設立聖餐日英文叫「Maundy Thursday」。「Maundy」一字來自拉丁文,是指「命令」,是取自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給門徒之「臨終遺訓」。他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十五12),是要我們效法耶穌的柔和謙卑,活出僕人的樣式,不怕「蝕底」地去為他人服侍,我們不但要把主的愛活出、傳開,更深入體會上帝是在自己的生命中。生命影響生命是一件多寶貴和真實的事啊!

在設立聖餐日晚上之崇拜結尾,我們會莊重地把聖壇之各項陳設逐一移走。這代表基督被兵丁捉拿,被人強行脫光衣服,赤裸裸地受人嘲笑和兵丁鞭打。在「剝除聖壇禮」後,平常華麗宏偉之教堂霎時變得樸素清淡。在這時候,我們的心情亦隨之沉重。在筆者侍奉之聖約翰座堂,當晚會預先把小聖堂佈置成為一個滿有花卉樹木之小園子,象徵着客西馬尼園。而教堂會歡迎教友留下在黑暗中靜默祈禱,並一直開放至子夜十二時才關上。牧師與教友會一直守夜到深夜,去紀念耶穌被出賣、毒打和接受不公平的審判。這是一個極為神聖而特別的晚上。

受難日(Good Friday)

主受苦日的崇拜當然是極為重要──我們在這日紀念基督被釘死在十架上。前一晚已被拆下所有陳設的教堂,看起來特別冷清悲傷。在主受苦日崇拜,牧師和詩班靜默進堂,在聖約翰座堂之禮儀,主禮牧師更會俯伏在地數分鐘,會眾隨之跪下默禱,表達對耶穌基督為我們的死作最崇高的敬拜和委身。事實上,當我全身俯伏在那又冰冷又硬的磁磚地上,那滋味一點不好受。但想起耶穌為我被釘在十架上的痛苦,這點不適又何足掛齒?在受苦日崇拜中,牧師高舉一個甚簡單的十字架,從教堂後方慢慢步行向聖壇,途中停下三次宣告「基督的十架」;而當十架到達聖壇前豎起時,我們會被邀請上到聖壇前,作祈禱或輕輕親吻十架,表示對主的敬仰和感恩。這些都是藉崇拜禮儀加深我們回應耶穌之犧牲和大愛。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崇拜叫「Tenebrae」(受難經禮儀),可能香港的弟兄姊妹並不熟悉,但其實在香港聖公會教省規例之聖週崇拜中有列出此崇拜。根據教會傳統,這個中古時代已有的崇拜是在聖週三晚上舉行。「Tenebrae」的拉丁文是「影子」或「黑暗」的意思。顧名思義,崇拜開始時,除了聖壇上會燃點多支蠟燭外,全堂光線暗淡,氣氛沉重。崇拜中選讀之七至十篇經課(有些傳統會讀十五篇經文),皆描述耶穌基督的受苦。而每當讀完一篇後,便會把一支蠟燭熄滅。在靜默中加上沉重的聖樂,以一種戲劇性的方式表達耶穌之受苦和死亡。當最後一支蠟燭熄滅後,全教堂漆黑而安靜,這時突然會有一聲巨響(依傳統,此巨響是由大力敲打教堂木椅而發出,我曾參加的崇拜則是敲打大鈸發出),象徵基督死亡時的地震和撼動,當時我真的被鈸聲嚇得魂飛魄散。在整個崇拜中,黑暗漸漸把光明蓋過,代表基督為人而願意暫時被罪勝過,最後作出最大的犧牲。有些傳統,在崇拜結尾前會點上一支微弱的小光,代表着基督死後復活。在今年聖週,聖約翰座堂將會在棕樹主日(受苦週之開始)晚上六時舉行此特別崇拜,誠意邀請各位出席。

總括而言,大齋期是每個信徒應當重視的屬靈旅程。無論在我們個人靈修、或屬靈操練、或教會之大齋期禮儀上,我們皆應鄭重投入參與。那麼,當我們慶祝主光榮復活時,我們才會深入體會那奇妙的大能和重生之歡欣。讓我們虔守神聖的大齋期吧!

<上文轉載自《網絡》,如欲閱讀本期《網絡》完整內容,請按此處。>

 

下一篇文章